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创刊于1986年1月。由卫生部主管,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学术综合类期刊,主要报道国家对地方病及相关性疾病方针、政策,是广大卫生防疫工作者及临床医生的良师益友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
主办单位: 中华预防医学会,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,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

出版部门: 《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1-1889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22-1136/R

邮发代号: 12-111

出版周期 双月刊

创刊时间 1986

出版地区 吉林

出版地区 吉林

订购价格 206.00

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预防医学会,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,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
  • 国际刊号:1001-1889
  • 国内刊号:22-1136/R
  • 出版周期:双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北大核心期刊(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
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年第2期文章
  • 不同砷化合物对人舌鳞癌细胞的毒性研究

    目的研究不同的砷化合物(一甲基亚砷酸,三氧化二砷,砷酸氢二钠,二甲基砷酸钠)对人舌鳞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.方法以人舌鳞癌细胞株(Tca8113)为研究对象,分别暴露于0.0326~33.50001μmol/L一甲基亚砷酸(CH3AsO,MMAⅢ),0~3200.0μmol/L三氧化二砷(As2O3,iAsⅢ),砷酸氢二纳(Na2HAsO4·7H2O,iAsv)和二甲基砷酸钠(C2H6AsO2Na·3......

    作者:王跃武;王茜;陆景坤 刊期: 2013- 02

  • 碘酸钾和碘化钾对大鼠腹主动脉SR-B1蛋白表达的影响

  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碘酸钾和碘化钾对大鼠腹主动脉SR-B1蛋白表达的影响.方法根据喂养碘剂和剂量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适碘组(KI、KIO3),10倍高碘组(10KI、10KIO3)、50倍高碘组(50KI、50KIO3),100倍高碘组(100KI、100KIO3).喂养半年后,利用免疫蛋白印迹分析(Western-blot)检测大鼠腹主动脉中SR-B1蛋白表达水平.结果大鼠腹主动脉重量无......

    作者:曹晓晓;徐菁;谷云有;王海燕;李秀维;王建强;刘列钧 刊期: 2013- 02

  • 陕西省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比较

    目的通过对两起鼠间鼠疫流行鼠疫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,了解陕西省动物间鼠疫流行的病原特点.方法对2000~2001年、2006年动物鼠疫流行期间所分离菌株的生化、毒力、毒力因子及质粒进行比较分析.结果被鉴定菌株发酵阿胶糖,分解甘油,不发酵鼠李糖、麦芽糖,脱氮阴性.所有测试菌株含有F1和Pstl因子,2000~2001年19株鼠疫菌除1株Pgm±外,均含有4种毒力因子,2006年5株测试鼠疫菌均不含V......

    作者:安翠红;李伟华;陈宝宝;孙养信 刊期: 2013- 02

  • 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改进

    目的建立高仿真燃煤型大鼠氟斑牙动物模型.方法以高氟煤拌粘土为燃料复制疫区空气环境,病区煤烘玉米配制饲料,30只SD大鼠按雌雄各半体重均等随机分为5组,即高氟空气饲养室内给予食物氟40mg/kg(H)、25mg/kg(M)、10mg/kg(L)、2.1mg/kg(A)组,阴性对照(C)组,观测大鼠体重、氟斑牙发生情况、尿氟及血氟含量、下切牙牙冠长度及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.结果生火期空气氟浓度为(28.......

    作者:王光平;刘建国;李明霞;吴迪;初可嘉;管晓燕;顾瑜 刊期: 2013- 02

  • 硒的生物学作用

    自1817年被发现以来,硒(Se)在生物体内广泛的生物学作用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,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就宣布硒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.近年来,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对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这对于某些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.......

    作者:李景岩;张爱君 刊期: 2013- 02

  • 氟砷联合作用对机体的损伤

    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均是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,目前己被国家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疾病,在我国由于地理因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,氟、砷中毒往往相伴存在[1].1982年原新疆医学院学者在新疆奎屯地区首次发现氟、砷联合中毒,之后贵州又发现了燃煤污染型氟、砷中毒的病区,内蒙古也有氟、砷联合中毒的病区存在,因而砷、氟对机体组织可能产生的联合作用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[2].且砷、氟均是全身性毒物,其联合作用不仅......

    作者:张秀丽;孙海波 刊期: 2013- 02